网站首页 > 招生信息网 > 长大荣誉 > 正文

捕光逐影总是情——记我校优秀校友、“金镜头”奖获得者谢匡时

作者:陈孝雯 聂泽武 时间:2017-03-31 点击数:

2016年12月2日,一组名为《镜头下第8106天的等待》的照片刷爆中国社交网络平台。其中的一张照片画面里,一位饱经沧桑、满脸沟壑的老人在一贫如洗的家中嚎啕大哭,令观者为之动容。照片中的主人公便是“聂树斌冤案”主人公聂树斌的父亲——聂学生,这一幕正是聂树斌被改判无罪之时聂家人的反应,而记录下这一珍贵画面的是知名摄影师谢匡时。并且,凭借这一优秀作品,谢匡时获得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及评选、有中国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“金镜头”奖中非突发新闻类组照金奖。谢匡时,这个于2012年从长沙学院学成毕业的新闻学子,怀着滚烫的心,用深度聚焦的眼,执着自己的“金镜头”采撷着这尘世的缩略影,坚定地走在新闻求真的路上,保持着自己镜头的温度。

“定格生活的美,这是我最想做的事”

1989年,谢匡时生于湖南省耒阳市,“从出生到十八岁,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小城,所以特别想走出去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”,行走远方是年少的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及的梦想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谢匡时接触到一部有关美国摄影师詹姆斯•纳切威的纪录片——《战地摄影师》,影片中记者伟岸的形象顿时吸引住了这个懵懂的少年,记者梦的种子悄悄扎根在他的心里。2008年,怀着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浓厚兴趣,谢匡时成功考入长沙学院,攻读新闻学。除了课堂里系统扎实地学习新闻专业知识,他还加入校报记者团,并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创立摄影类社团“摄友会”,通过练习撰写校园新闻与拍摄校园图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长大浓郁的学习氛围给谢匡时心中的种子提供了一片沃土,心中记者梦的种子努力汲取课内外的养分,期盼能破土而出,茁壮成长。“谢匡时这孩子跟别人不同,他很执着,也很有想法,对新闻有超乎常人的热爱。”他当年的大学老师肖燕芳时隔多年提起他时,给予了高度评价。毕业之后,谢匡时先后在《东莞时报》和腾讯新闻工作,2016年加入了我国新闻行业的巨头——澎湃新闻,工作至今。

“既要心存善念,又要包容万物,不能把事情一刀切,也不能简单以好坏判断人与事。”当谈及“记者”这个职业时,谢匡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多年的工作中,他也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职业信仰,多次奔赴新闻一线,将心底的那份炽热和执着发挥得淋漓尽致,给予自己拍摄的每一张照片独特的温度。

“何其幸运,我见证了这场冤案终结时的眼泪”

“照片本身的意义远小于事件本身的意义。作为记者,只不过是出现在合适的地方按下了快门,如实地记录下这个瞬间。”谢匡时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到。

2016年12月2日,备受关注的“聂树斌冤案”在最高人民法院被重新审理。为深入报道冤案平反,谢匡时第一时间奔赴河北石家庄聂树斌老家中,一边关切聂父聂母的情况,一边为拍摄寻求最佳时机。在案件重审当天,当电视里播放检察官宣判聂树斌无罪的一刹那,谢匡时迅速而果断地摁下快门,用镜头记录下了聂父聂母的喜极而泣的一幕。“聂父那时哭的像个孩子,像是积蓄了半辈子的泪一下泄了闸一样,我也只能默默陪着他。”当他谈及这事时,声音顿时变得有些沉重起来。“拍下的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‘记者’二字的含义,通过我的照片让更多的人知道冤案被平反,记录的本身就是意义”,谢匡时说。他的这组《镜头下第8106天的等待》,用真实而细腻的画面,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,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这迟到21年正义的来之不易与冤假错案后受害者家属内心的动荡与凄凉,一举摘得“金镜头”大奖。

“生活不能一成不变,要一直在路上”

获奖之后,谢匡时的工作与生活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多变化。他怀着一颗纯粹热爱新闻和摄影事业的心一路向前,不畏艰险,勤勤恳恳。2016年12月22日,他奔赴中国云南芒海安置点,用镜头记录下逃难至此的缅甸边民,引来舆论对和平的热烈讨论;2017年1月8日,他冒着印度洋上海盗频频出没的危险,登上了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到中国长江的商船,将跨国安保这一形象展现在世人视野。除此之外,他的新闻摄影代表作品《年入百万网络女主播》、《天津爆炸伤者》、《故乡街头》、《一个湖南乡村的打工者样本》等均受到业界广泛好评。

除了做好传统新闻领域相关工作,谢匡时还紧跟时代步伐,关注与学习日渐兴起的新媒体。“新媒体也是媒体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,让自己永远保持和信息同步,不要落伍是件很重要的事。”他积极学习现行的短视频、直播、360全景等新形式,并将其运用到2016年11月的河北保定蠡县坠井儿童事件报道中,获得了不容小觑的直播流量与互动效果。

有人曾说:“镜头的温度是来自于镜头背后的眼睛聚焦的深度。”谢匡时怀揣着儿时最初的梦想,凭借着那份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挚爱,在混乱中挖掘真相,在质疑中展示真实,在困境中发现希望。展望未来,这个从长大走出的优秀学子,身影可能依旧忙碌,脚步依旧匆匆,但相信他的探索依旧不懈,相机收获依旧累累。因为,这是他的“记者梦”。

 

 

 

 

编辑:肖燕芳

审核:谷建春